碳盤查是什麼
碳盤查是企業/組織透過符合國際標準的方法,如ISO14064、GHGP等,盤查企業/組織運營的各項活動中直接與間接的碳排放量。
企業運營中如生產過程、銷售、運輸、員工通勤等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以二氧化碳當量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CO2e) 作為單位,企業可以透過碳盤查,了解企業產品或服務的總碳排放量。
碳盤查與碳足跡相同,都是要計算碳排放量的總量,只是在範圍上會有不同:
- 「碳盤查」是以組織(例如:工廠、企業)作為盤查對象
- 「碳足跡」是以產品/服務的完整生命週期作計算
為什麼要做碳盤查
除了因應愛護地球,減緩氣候變遷之外,透過碳盤查也是幫企業做營運的體檢,盤查碳排放量後,再依盤查結果分析哪個營運環節(生產、銷售、供應等)是主要排放熱點,才能精準的掌握與規劃減碳及永續經營的策略,同時也能讓投資人與大眾了解企業為了淨零排放所付出的努力與成果,碳排放除了受法規的約束,也會成為企業競爭力的一部分:
- 商品價格的競爭力: 未來不論是商品出口到歐洲需要繳交碳關稅,或是碳排放量過大被政府徵收碳費,這些碳排放成本一定會反映在商品價格上。 若企業無法透過碳盤查掌握自身碳排現況、擬定減碳策略,商品將在價格上失去競爭力。
- 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跨國企業已開始要求上下游供應鏈廠商,揭露、甚至降低自身的碳排放,不願配合的企業將被排除在供應鏈選擇之外,逐漸遭市場淘汰。
碳盤查怎麼做
1. 界定組織與營運邊界: 依據碳盤查規範,界定要盤查的範圍。
2. 設定基準年: 可從過去資料選定具有可信數據的年度作為基準年,作為企業檢視減碳成效的基準。
3. 鑑別排放源:排放源依照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一)、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二)與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三)進行分類,以避免有重複計算、疏漏或錯誤的可能。
4. 計算排放量: 需先選定計算方式後,再蒐集活動數據。
5. 管理數據品質: 避免計算、紀錄、量測、數據、單位不一致等錯誤,有效鑑別錯誤,提升盤查結果可信度。
6. 完整紀錄過程: 將盤查時的方法、假設、程序、數據、等過程都記錄下來,除了供內部日後查閱方便外,也有助外部機構審核。
碳盤查可以更科學且更有效率
碳盤查是每年都要持續進行,但若每年都只做一次,很難看出減碳策略是否正確。所以企業應該要隨時監控排碳數據狀況,以確認減碳方式是否需要調整。碳盤查的項目,和企業營運的各種流程有關係,也與企業內部系統內的既有數據有關。透過ERP可以整合企業整體的運作流程,例如採購的物料狀況;從企業的各種簽核、出差等紀錄的系統中,可以找出商務旅行的路程;人資系統中就可以收集每個員工通勤的狀況;利用能源管理系統整合IoT數位電錶,就可以統計企業中各個區域和設備的用電狀況;MES中所記錄的製程相關數據。
碳盤查的系統可以整合上面各種系統中既有的數據,再對應系統中的碳排放係數,就可以更科學且有效率的產出碳排放量,讓碳盤查可隨時監控企業整體的碳排放狀況,以確保減碳的計畫和執行方式的正確性。
2050淨零排放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標,所有企業在2050年前,都需要積極面對「碳中和」的問題。
「碳盤查」是「碳中和」的第一步,透過人本企管的協助,讓企業踏出穩健與正確的第一步,讓企業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