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好友人數

為什麼要從客戶到用戶?

2016/8/17 上午 11:34:19 人評論 次瀏覽 分類:行銷營運

互聯網裡很多模式到今天的顛覆,都是用戶戰勝客戶。這不僅意味著客戶用戶化,還意味著每一個企業都會成為服務性企業,沒有互聯網化的企業將提前死去。


互聯網的淘汰率極其驚人。轉型難,創業也難。不管轉型還是創業,首要的都是生存。活著,盡可能活著,比競爭對手更久一點,就是贏家。

商業追逐利潤,但利潤最小化才能保證企業生存,利潤最大化對企業思維沒有意義。

生存問題最重要。


產業革命要找到入口

單純比拼某個產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由三星掀起的Android 和蘋果之間的硬件升級熱戰也逐漸恢復平靜,拼到最後,大家都已經明白了,在互聯網時代,一切沒有自己成熟生態體系和平台的互聯網公司,只有跟在那些巨頭後面吃些殘羹冷炙的份,最後永遠不可能在市場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市場越來越透明,人心似明鏡,顯而易見的機會都是別人的。

BAT的出現,是這個時代的特例,也是這個時代和他們自己的幸運。還會誕生類似BAT這樣的巨頭嗎?現有的競爭業態下,幾乎是不可能了。想要轉型的傳統企業,或者新創業的公司,必鬚麵對這個現實。

要么借助它、加入它,要么打敗它。

這個問題很難有固定解,我們之所以提到它,是想藉此分析,對每一個想要互聯網化的公司來說,二維碼的生存法則是什麼。


互聯網的本質是依靠大數據為實體的銷售提供入口,是實體的剛需,但淘汰率驚人。

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全互聯網的流量總入口已經被BAT把持了,但是各連接點的細分領域還有空間,這是巨大機會。細分領域的隘口必須要有以下幾個特徵:一是獨特性;二是做成真正的開放平台,即盈利與業務無關性,且用戶要因為你的獨特性來訪問;三是用戶的維繫最好能依靠社會化網絡自我維持。

把持住細分領域的隘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盡可能在某個必要環節形成絕對壟斷,不管其他環節怎樣,離開了你就無法繼續。

像萬達控制了全球最多的銀幕,不管好萊塢多大牌的巨星,不管什麼大片,要上映就得落地,落地控制權就在萬達手上。甚至電影產業商業模式都要變,就是電影院根本不給你分賬,全球這麼多銀幕我說了算,你應該給我分賬,我的爆米花錢還不會給你,你拍電影怎麼賺錢?整個產業會革命。


免費的東西最昂貴

凱文·凱利在《新經濟的新規則》一書中說:聽起來也許有些瘋狂,在未來(至少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我們所製造的一切幾乎都將免費:冰箱、滑雪板、激光投影機、服裝等。實現的前提,是這些東西融合在網絡節點中,作為網絡服務的載體。

“融合”是這段話裡面最重要的兩個字,是對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本質概括,是指你要成為網絡中對別人有價值的、必不可少的、繞不過去的節點。“融合”在網絡節點中,一個節點就是一個隘口,你在自己的隘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就是“免費的東西最昂貴”的由來。

但是,想要生存下去,想要成為網絡中的價值點,就要通過免費來實現,這是上面前半段話的含義,也是免費經濟的由來。

如果二維碼想要免費,驅動力又來自哪裡?我們認為是附著在商品上,借助網絡傳播的技術元素。傳統的經濟學告訴我們,每一個生產者都試圖實現價格的最大化,但又要為了應對競爭環境,將“最大化最小化”。競爭越“完美”,降低價格的動力越強。


用戶還是客戶?

傳統行業的產品業務很複雜,商業模式卻很簡單,誰掏錢誰就是它的客戶。比如茅台,其釀造分製曲、製酒、貯存、勾兌、檢驗、包裝六個環節,整個生產週期為一年,端午踩曲,重陽投料,釀造期間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經分型貯放,勾兌貯放,五年後包裝出廠——不可謂不復雜。但是以茅台的品牌力和影響力,商業模式很簡單,一直是白酒行業裡面的“坐商”,在2012 年以來全行業的深度調整中,茅台業績仍然保持了增長。

但,傳統行業心中如果只有客戶的概念,向互聯網轉型不會成功。

很多企業轉型互聯網,恨不得在一夜之間引刀自宮,結果流血而亡。他們買了服務器,用了網絡,存了數據,把線下的東西直接搬到網上去,以為這就是互聯網+。這是把農產品從路邊攤搬到菜市場,這叫農民進城;如果沒有接受現代文明的洗禮,進城的農民還是農民。這不叫互聯網+。

二維碼是互聯網+時代的超級符號,它想要的是改變,去引導一個產品或者一個行業去改變它的產品體驗、看待用戶的方式、它和用戶的連接方式,改變它的商業模式,從而產生真正的資源重新配置。

二維碼是一種連接方式,是互聯網產品,它連接的是實物產品和用戶。是用戶,不是客戶。用戶和客戶的差別是什麼?

做客戶易,做用戶難。用戶的特徵是,第一,用戶不見得向你掏錢;更重要的是,任何時候用戶都可以方便地和你連接、交互,這些才是擁有用戶的條件。

滴滴和快的最早做的是打車市場,出租車、打車的人,沒有一個是它的客戶,但是它解決了兩個問題。這些用戶和出租車司機原來有連接嗎?沒有連接。但是現在和打車軟件建立連接以後,有了這麼多用戶,它再下一步往專車走,天下所有小租車公司,或者說有車願意出租的人,最後都會成為它的客戶。前提是因為它連接了很多用戶,因此,互聯網裡很多模式到今天的顛覆,都是用戶戰勝客戶。

很多企業沒有領會到這個本質,還是在做客戶關係。只不過在客戶關係裡加了一些互動,這些其實沒有真正實現連接。客戶還是覺得你沒有給他提供什麼持續而有價值的服務,為什麼要從客戶轉成用戶?

只有擁有用戶,才能真正在用戶的基礎之上建立粉絲,有了粉絲用戶的參與感和用戶的社群才能做起來。每一個企業都會互聯網化,這不僅意味著客戶用戶化,還意味著每一個企業都會成為服務性企業,沒有互聯網化的企業將提前死去。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版權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刪除內容!本文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資訊

    暫無相關的資訊...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軟件著作 | 手機版 | Q&A | Android APP 地址:110臺北市信義區松信路87號7樓 電話:886-2-27619336 E-mail:Peter@smartbsc.com
臺灣人本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 思邁特智能信息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闽ICP备10203649号-1